关注消费市场 提振消费经济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医疗
  健康医疗
新版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药物治疗关口前移 早干预多获益
发布时间:2025-05-21  阅读:5次

5月14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新华网主办、RDPAC协办,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与北京朝阳医院共同支持的“健康素养 全民同行”——2025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基层动员会(北京站)在北京召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高霞做了《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2024版)》解读的主旨分享。

高霞介绍,《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2024版)》,在肥胖症管理路径、长期体重管理目标、长期体重管理方法几个方面提出了更新:1)明确了针对肥胖症患者的全面管理路径,包括从患者识别、全身评估、综合诊断、目标设立、策略实施和长期维持;2)长期目标应当是实现个体化最佳体重并长期维持;3)长期目标的实现分两个阶段,强化治疗期和治疗维持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高霞

肥胖症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脂肪组织过度积累或分布、功能异常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体重增加可能会呈现慢性进行性加重的状态,即使通过饮食运动或者药物干预,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遭遇体重反弹的问题。而肥胖症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肥胖症的诊断方面,BMI仍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指标,但它不能反应身体成分和脂肪分布,仍需要通过测定腰围、臀围、体脂率、内脏脂肪等进行综合评估。CT评估内脏脂肪面积仍是是诊断腹型肥胖的金标准。

基于肥胖症的慢性、复发性特征,早期强化治疗结合科学的长期体重管理尤为重要。高霞介绍,首先要去积极的识别肥胖症患者,继而进行病因的评估和代谢及合并症的评估,肥胖症的长期管理旨在通过设定个体化减重目标,改善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结局,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管理过程分强化治疗期与维持治疗期两阶段。在强化治疗期,建议根据年龄与并发症情况设定目标:年轻、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少者,3-6个月减重10%-15%;年长、并发症多者,设定较缓目标,如3-6个月减重5%-10%。

饮食管理方面,“管住嘴比迈开腿更为重要,多吃一个汉堡可能要1-2小时的运动去消耗,但通常是很难做到的。同时,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极低热量饮食可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减重,但是依从性较低,而高蛋白饮食在减重期间可有效的防止体重反弹”高霞说。此外,运动在长期体重维持和生活质量维持时也是不可或缺的。

2024指南将药物治疗关口前移,实现早干预、多获益,即在体重出现上升时即起始体重管理计划,而非等到并发症的出现甚至加重时才干预。指南建议,对于大多数超重或肥胖患者(包括腹型肥胖),尤其是既往减重失败或无法维持减轻的体重的个体,符合适应症可直接起始减重药的治疗;而肥胖程度较轻(如BMI 24-27.9 kg/m2)且无明显合并症的患者,可在尝试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如3个月减重<5%或未达预期),起始减重药治疗。合并用药较多的老年人、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等,需要在充分评估利弊后,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减重药物。

“长期体重管理中,减重后的体重维持是最具挑战的部分。既往研究显示,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辅助生活方式干预停止后,很多肥胖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体重反弹现象,因此治疗持续性至关重要。”高霞说。现在的很多减重药物,在帮助患者减轻体重的同时,也能改善多种代谢风险因素,以及带来心肾获益等,因此,建议在减重药强化治疗后的维持治疗期,尽量保持原有减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不变,但也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如经济情况,依从性等)进行适当调整。(王钰淇)

【责任编辑:白碧璇 张允虹】


关于新华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法律顾问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违法和不良信息投诉:010-53686168 打假治敲热线:13501022398 张主任 邮箱:xxsbzn@163.com

粤ICP备20254038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662号 运维单位:惠州市点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